English

近代中国的禁毒运动

1998-03-13 来源:光明日报  我有话说

鸦片问题是中国近代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。在中国近代,由于鸦片泛滥和吸食成风,给人民的身心健康和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了难以估量的危害。为了革除鸦片积弊,挽救社会颓风,中华民族的仁人志士提出了不少切实可行的禁止鸦片主张,历届政府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,在民众的推动下,也采取了许多禁烟措施。

有识之士呼吁禁止鸦片

在灾难深重的中国近代,从林则徐到孙中山,一批又一批有识之士曾强烈呼吁禁止鸦片烟毒,就连清朝统治阶级内部的洋务派也非常重视禁烟问题。

林则徐长期任地方官,深知鸦片对人民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经济所造成的危害,因此,一贯主张严禁鸦片。他指出,如果听任鸦片泛滥,“是使数十年后,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,且无可以充饷之银”,因而“法当从严”(《林文忠公政书》第104页)。林则徐被派到广州后,立即表示自己查禁鸦片的决心:“若鸦片一日未绝,本大臣一日不回,誓与此事相始终,断无中止之理(《林则徐集·公牍》,第60页)。经过两个多月的严查密访和与鸦片贩子的紧张斗争,林则徐共缴获外国鸦片237万多斤,于1839年6月3日至25日在虎门海滩全部当众销毁。

在外国鸦片如潮水般涌进中国之际,农民革命的领袖人物洪秀全也极力反对吸食鸦片和鸦片贸易。洪秀全告诫人们远离鸦片烟,他说:“烟枪即铳枪,自打自受伤,多少英雄汉,弹死在高床。”他要求人们做正人,禁绝吸食鸦片。他把吸鸦片视为犯“天条”,主张“斩杀不留”。建都天京之后,洪秀全还颁发了《劝人戒鸦片烟诏》。在太平天国初期,在严厉的禁烟令下,不仅太平军中无人吸鸦片,而且严禁百姓吸食,鸦片一度几乎禁绝。

中国近代第一位驻外使臣郭嵩焘则主张用“疏通民气”的方法禁止鸦片。他认为,禁止鸦片要正本清源,必须先禁士子吸食,把鸦片列为首禁纂入《学政全书》,以保证从学校培养出来的官员不再吸食鸦片。鉴于下层胥吏收受陋规和包庇行为,郭嵩焘主张应选派公正绅员负责禁烟。同时明定章程,对种植、贩卖鸦片者予以严惩。左宗棠也主张用“加价减瘾”的方法禁止鸦片。他认为,对洋土药加价以后,“瘾轻者必戒,瘾重者必减,由减吸以至断瘾”,还是有希望的(参见《光绪朝东华录(一)》,总第1095页)。李鸿章则主张“以土抵洋”,即以发展土药生产来抑制洋药进口。他认为,暂弛罂粟之禁,既可夺洋商利权,又可增加税收,等到“洋商无利可图,洋药渐不来华”时再严禁土药,也不算晚(参见《李文忠公全书》奏稿,第24卷,第21页)。

以康有为和梁启超为首的维新派在呼吁变法维新的同时,也极力针砭鸦片陋习,自发地禁吸鸦片。康有为指出,中国人“褴褛相望,加复鸦片熏缠”,被外国人“讥为野蛮久矣”。严复认为,吸食鸦片致使中国“种以之弱,国以之贫,兵以之窳”。他主张禁烟应改过去的严刑峻法,而由皇帝责成清廉官吏专门负责禁烟:“天子察二品以上近臣大吏,必其不沾者而后用之”,再由这些近臣大吏察其近属,然后再定相坐之法。他认为先禁官兵士子,再令民间禁吸,30年之内便可使鸦片之害尽绝于天下。维新派的骨干徐勤在《戒鸦片烟会序》中指出了鸦片“伤于身”、“害于家”、“损于国”、“弱于教”的危害。他认为禁烟是维新的基础,因而自发地组织戒鸦片烟会,以互相戒勉。

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力主严禁鸦片。南京临时政府时期,孙中山多次颁布禁止鸦片令,规定吸鸦片者“不可为共和之民”,应“剥夺其选举与被选举一切公权”。他希望各团体随时劝导,使吸者屏绝恶习,永作新民。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后,孙中山仍将革除鸦片积弊视为己任,曾撰文致伦敦各报,重申中国禁烟决心,请求英国停止对华鸦片贸易。广州国民政府时期,孙中山坚决反对收取鸦片税。他认为,这种行为“不问久暂,均属卖国之行为”,全国人民只有抱定不降服政策,禁烟才可望成功。

历届政府的禁烟措施

近代的历届政府为了自身的利益,在民众的推动下多能实行禁烟,并取得一定成效。

道光年间的禁烟运动是在全国性禁烟大讨论的基础上走向高潮的。在全国性大讨论中,各省督抚的禁烟主张基本分为严查海口、重治兴贩、限期禁绝等几类。其中严查海口的主张切中时弊:英国鸦片船到广东黄埔和老万山两处停泊后,是由内地趸商所设窑口接运,再从海上运至福建、浙江、江南、山东、天津、关东各海口,最后由收囤转贩之户沿内河贩运到南北各省以至各府州县的,因而“偷漏卖放之船十之六七”全在海口,所以应对停泊于洋面的趸船严格检查,以堵塞鸦片从海口输入。道光帝正是采取了严查海口与内地重治兴贩相结合的办法禁烟的。道光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,前往广东“查办海口事件”。林则徐不负厚望,到广州后令停泊在零仃洋面的22艘鸦片趸船缴出鸦片,并立下永不售卖鸦片的“具结”,随后又将缴获的200多万斤鸦片在虎门海滩全部当众销毁。马克思高度评价虎门销烟,称它是这次禁烟运动的“顶点”。这次运动中还颁布了《钦定严禁鸦片章程》三十九条,要求严惩各类烟犯,各地也搜缴了大量鸦片、烟具,运动取得了一定成效。

清末民初的禁烟运动是在鸦片弛禁了半个世纪之后,清廷将洋土药税厘作为重要的财政来源的情况下开始的。为了在10年内禁绝烟毒,清廷采取了分期禁绝和先禁土药后禁洋药的办法。20世纪初年,国内土产鸦片年产量十几万担,而进口鸦片只有5万担,因此鸦片的危害主要在国内。1906年颁布的《禁烟章程》规定,罂粟种植年减1/9,奖励提前禁种,严禁新吸,吸食者限六个月戒瘾,烟馆限六个月停歇改业。在国内严禁的同时,清廷多次与英国协商并两次签订禁烟协议,英国作出了从1908年起每年递减入华鸦片1/10和无论中国何省土药已经绝种,印度鸦片即不再进入该省的承诺。中英双方达成共识,都愿于10年内在中国禁绝鸦片。但是,真正要禁绝鸦片对清廷来说难度还是比较大的。因为在这次禁烟运动前,清廷每年从洋土药中收税800万两以上用于编练新军,禁烟以后这部分收入将逐年减少,这对于财政上捉襟见肘的清廷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。但是,清廷当时正在推行新政,标榜自强,为了革除鸦片积弊,便想尽一切办法筹补禁烟后带来的经济损失。继清廷之后的民国政府一如既往,严禁鸦片。在官民一致努力之下,1916年在全国范围内禁绝了罂粟种植。至1917年底英方按照协议,不再把印度鸦片运入中国。这次禁烟运动的成功“出乎所有外国人的意料”。

民国年间的“二年禁毒,六年禁烟”采取了坚决禁毒、分期禁烟的措施,即1935至1936年将毒品(指吗啡、高根、海洛因及其他配制毒丸)全部禁绝,否则毒品犯一律处以死刑;1935至1940年云、贵、川、陕、甘、宁、绥等7省分期禁种罂粟,其他各省则一律于1935年禁种。为了解决禁种区烟民吸食问题,采取统制运销的方式,当时设了汉口禁烟督察处、各省禁烟督察分处、禁烟督办署及监运所,公栈、制膏所等机构负责运销,不允许私自贩售。对于戒吸则采取个人戒与住医院戒相结合的办法,不少地方还设了烟民工厂以配合戒烟。这次禁烟运动取得了一定成效,但由于日本侵华,国土沦丧,其最终成效大打折扣。尽管如此,1938年在国联第23届禁烟会议上,美国代表富勒仍评价说:“凡在中国国民政府统治各省,仍然继续表现禁烟之努力及可观之成绩。”

禁烟运动的经验教训

近代历史上的禁止烟毒运动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:

第一,政府坚定不移的禁烟政策是革除烟毒积弊的保证。道光年间的禁烟运动曾一度搞得轰轰烈烈,出现了林则徐虎门销烟的伟大壮举。但是,由于最高统治者首鼠两端,既想为兵强饷足禁绝鸦片,又惧怕侵略者的坚船利炮,最终走上投降道路,使禁烟运动失败。在清末民初的禁烟运动中,清政府采取了切实可行的禁烟政策,不惜牺牲巨额的鸦片税收,坚持禁烟,严抓不放,最终取得了令人惊奇的成效。民国时期的“二年禁毒,六年禁烟”取得一定成效,与国民政府为了提高其国际威望和贯彻其政治经济政策密切相关。鸦片泛滥对个人、家庭和社会都造成极其严重的危害,因而它是政治、经济政策实施的阻力,同时它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国际地位。为此,国民政府制定了严厉的禁止烟毒政策,最后取得一定的成效。

第二,只有依靠人民群众实行禁止烟毒,才可望取得成功。道光年间,林则徐看到民心可用,利用人民群众禁烟,在两湖地区和广东取得了显著成绩。清末禁烟运动中,各省选派绅员到农村宣传劝谕,使政府的禁烟政策家喻户晓,唤起了民众的禁烟意识,所以禁烟能够成功。禁烟期间,采取多种方法发动群众,多次颁布条例奖励告发、缉私等,调动了群众的禁毒积极性,使运动取得了一定成效。

第三,烟毒品泛滥是一个严重的国际问题,只有各国相互合作支持,才可望取得禁毒胜利。清末禁烟运动中,国际舆论给了中国应有的支持。因此,禁毒取得了一定的成功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